香港會「鬥地主」嗎? 文:陳思靜

林鄭最新一份《施政報告》日前出爐,同日完成立法會答問大會,這份《施政報告》可謂香港近十年來,相對「大刀闊斧」的施政綱領,林鄭一方面要在剩餘的一年任期內爭取連任;其次《港區國安法》的落實,以及少了反對派和旗下壓力團體的惡意阻礙,政府施政確實比以往順暢;最重要的是必須響應國家對香港政府的重要指示,必須盡快解決基層的居住房屋問題,所以在增加土地和增建居住單位兩方面,不出所料出現了較大幅度的落墨。包括考慮郊野公園綠化帶建屋、較大規模的舊區再重建、較大面積的填海、釋放部分郊野農地以及原居民所持的「祖堂地」;行政方面把「運輸及房屋局」個別分拆以加強建屋效率;最矚目的要算是劃出臨近元朗和北區,近300平方公里的土地發展「都會區」,以配合粵港澳大灣區的融合發展。

縱觀上述政策,看起來都牽扯到香港頂層資產階級的利益,在一國兩制底下香港行使資本主義及生活方式,這班大地主階級某程度來說在「專了香港的政」,他們在香港的利益和勢力盤根錯節,控制了香港政府的財政收入來源,牢牢抓着立法會功能組別的分組點票否決權,所養的爪牙散布在香港各領域,議會、環保團體、傳媒、政黨、智庫、商會,甚至政府內部的官員和公務員,也不乏等待老闆糧支嗷嗷待哺之輩,要做一些「傷筋動骨」式的大改革,所牽扯的利益團體和影響範圍實在太廣太多。而香港所面對的結構性矛盾,本身就是資本主義的根本矛盾,要走資本主義就必定會從個別擁有的資產水平劃分等級,資本本身的逐利性會循「市場機制」對弱者進行剝削,透過吞噬勞動者的剩餘價值累積,最後出現越來越極端的貧富懸殊和階級流動停滯,所以只要一天香港仍然是自由的資本主義社會,這些矛盾永不能獲得根本性的解決。

若真的要從根本解決這些問題,縱觀歷史只有佔社會絕大多數人口的無產階級,透過「起義」和「革命」的手段,把上層階級暴力取締,強行進行財富再分配才能達成,但是香港的政治任務是「維持資本主義生活方式50年不變」,習主席亦重申「一國兩制不變形、不走樣」,即是已經明確表示不可以搞暴力革命,甚至乎不可以搞嚴重的階級鬥爭,所以坊間所流傳香港會出現「鬥地主」,筆者幾乎肯定不會出現。但是在港的上層統治階級的極端貪婪竭澤而漁,把資本主義的周期壽命大幅縮短,甚至為了本身利益於大是大非的情況下首鼠兩端,就肯定被國家看在眼內、記在心內,往後的一段時間肯定會被大力敲打,因此針對香港根本利益的土地政策,肯定會被列為重點議題,而香港政府某程度雖然是地產商的奴僕,也不得不與老闆們協商討論讓利,以平息國家對這些貴族的不滿,須知道「鐵打的衙門流水的官」,無論是特首官員甚至是利益階級,完成「全面管治」的國家政府基本上可以隨時「殺一批換一批」。

要紓緩香港的階級矛盾就必須加強階級流動性,香港自回歸以來受限於土地壟斷,人口基乎毫無增長,在21世紀的新時態,一個國際城市擁有1,000萬人口已經是基本,城市人口的增長停滯意味着勞動力老化,香港再不找出新的增長點,恐怕會慢慢凋零成為一個退休城市。一手增加土地供應降低生活成本,一手進行灣區融合進行人口洗牌,是拯救沉淪中的香港兩條正道,趁香港仍有相對優秀的競爭力和吸引力,這兩條藥方實在宜急不宜緩應立即施行,重啟通關和釋放土地是現階段香港的第一要務,我們還有時間、還有機會、還有希望!有志者應把握大時代機遇奮發向上,仍糾結在意識型態沒想通的,就讓他們淹沒在時代的洪流之中吧,或許移民到他們所響往的「舊世界」,真的是一條雙贏之路呢。

文:陳思靜

擊劍任俠 快意恩仇 浪蕩宦海 十載浮沉。

*作者文章觀點,不代表堅料網立場

最新文章